在今年上海电影节的片单上,宝格丽为你选好了这五部.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上海的各位朋友这个月估计应该已经忙的团团转了。在全民看球的世界杯期间,大家还要辗转在各个电影院之中。


毕竟一年一度的上海电影节,怎么能错过呢。




不但电影节里的电影都是精挑细选的佳片外,电影节外的各种跟电影相关的活动也是精彩纷呈。




刚刚过去的19号,“百年风华史:宝格丽,电影与时尚”座谈会,就云集了一众电影人及时尚人士。




其中不但有知名演员陈冲、意大利导演Laura Bispuri,这样的电影界里的女性力量;




还有《VOGUE服饰与美容》杂志主编兼座谈会主持人张宇为代表的中国时尚圈领军人物;




这个具有学术性质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这次宝格丽与上海电影节联合推出的 “宝格丽经典呈现:喜亦风流”展映单元做了个“引言”式的预热。


这可谓是今年最为隆重的展映单元了,不但有一个分享讨论艺术与美的座谈会作为前奏,19号当晚还有一个星光熠熠的开幕派对。


宝格丽全球品牌代言人吴亦凡,也亮相派对。




经典的颜色搭配在宝格丽古董典藏系列黄金古币项链,及黄金腕表的映衬下,准确无误地奢华与低调中找到了巧妙的平衡;




好久不见的Sammi郑秀文,同样也选择了白色作为主打。

佩戴的宝格丽Serpenti高级珠宝项链,与天后的身姿一样妙曼优雅,细节之处更是满载属于标志性的意式风情。




还是想要感慨一句,天后保养得也太好吧!




当晚亮相的还有导演及演员的冯德伦,比起前两位,冯德伦的穿着则要轻松休闲许多,不过依然风度翩翩。




腕间的宝格丽Octo Finissimo腕表则将整个造型点缀得恰到好处,甚至是有了几分正式感。





定位意大利



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宝格丽经典呈现:喜亦风流”展映单元,在这次上海电影节上,一共将呈现五部经典影片给观众。


分别是,《圣母街上的大人物》《意大利式离婚》《昨日,今日,明日》《意大利式结婚》和《英俊的安东尼奥》……




这些电影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像宝格丽一样,它们都是来自那文化与美学都无比富饶的意大利。




自古希腊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都是西方文化的中心。

在艺术、文化、美学接近全盛的时代里,意大利走在了前列,这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罗马斗兽场、万神庙、米兰大教堂,这些地标性建筑用气势如虹的美,勾勒出了全世界对意大利的向往;




从定义人文主义发源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再到将艺术上升到新高度的“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无论是美第奇家族对艺术的投资,见证了文艺复兴向巴洛克时期的迈进;




还是“后起之秀”贝尼尼的鬼斧神工对罗马之美的塑造注解。




在建筑、文学、绘画、雕塑这些领域,意大利不但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留给了人们数不尽的宝贵财富。




说到芭蕾舞,大部分人可能会想起法国、或是俄罗斯。但其实它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音乐则要更加突出,美声唱法的起源,毫无疑问就是来自意大利民间。

到如今,从专业声乐演唱的角度来说,它还是科学系统唱法鼻祖的存在。




甚至还因为对于希腊时期戏剧的复兴愿望,佛罗伦萨人民结合了神秘剧、假面具、以及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早就了歌剧这一艺术形式。




在被人们概括为七大艺术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各个领域,意大利都是具有根源性、开创性、前瞻性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熟知的那些意大利品牌,在这弱水三千中的灿烂遗产中只取一瓢,都能够让自己的美学风格变得丰富厚重。



  

在被誉为第八大艺术的新兴艺术(较之于其他的艺术形式)——电影里,意大利依旧是不容小视的。

我们比较熟知的像是《美丽人生》、《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样的经典影片;




或是近几年的口碑之作——《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绝美之城》;




这都是国内观众眼里最具体最直观的意大利形象、它们或多或少都在传达着意大利式的生活方式。这也是这次宝格丽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再次携手上海电影节推出宝格丽经典呈现:“喜亦风流”展映单元所希望呈献给中国观众的。




这次展映的五部电影,或许它们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其实它们代表的是意大利电影最为繁荣昌盛的年代。





重返黄金年代



我们口中的意大利电影繁荣年代,也就是泛指60年代及前后的时期。

二战结束之后,意大利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之上进行重建。但意大利人却从苦难之中开出了花朵。




50年代后期开始,意大利的设计、时尚、电影呈迅速飞速发展的态势。巨大的变化使得这个国家的文化艺术领域迎来自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飞跃。

著名摄影师Bruno Barbey就曾从意大利北部向南,用镜头捕捉捕捉了那一时期的光景。




乞丐、神父、修女、宪兵、妓女再到黑手党…… 

多元化以及不受限的环境,凸显出了一种野蛮生长的态势。这也催生出了当时繁茂蓬勃的艺术面貌。




较之于摄影作品,电影则更加具象的对当时文化进行了记录。




经历了50年代“新现实主义”的严肃、尖锐之后。在处于资本扩张趋于稳定、新式思想文化越发蔓延的60年代里,各自不同的角度,则立场形成了意大利众说纷纭的新阶段。



时局创造的多元化



大导演Federico Fellini就曾通过《甜蜜的生活》、《卡比利亚之夜》等影片揭示了资产阶级生活下的人们的麻木、空虚,以及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那些充满压抑的孤独寂寞。




各式题材、不同派别的作品的出现,在这一时期扎堆,并真正诠释了什么叫百花齐放。

如工人题材的影片《同志们》、以黑手为主的《奥尔戈索洛的匪徒》、《各取应得》;




还有那些将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的作品,如《金钱豹》、《魂断威尼斯》。




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下,自然也少不了那些饱受争议,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导演以及作品的诞生。

比如也在这次电影节有作品上映的Pier Paolo Pasolini,代表作“生命三部曲“——《十日谈》、《坎持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谭》,是神话、宗教、世俗的狂欢。情色与荒诞都是他对现代资本主义强加在人民身上的物化,和异化统治的“抗争”,十分的直率坦然。





 

标志性的喜剧表达



这次展映的五部作品,它们则是在这个时期,意大利电影中最为大众所接受,最具有代表性、并且形成了一种鲜明风格的“意大利式喜剧片”。




就如 Laurence Schifano 曾说到过的那样:“在意大利,没有任何其他电影类型能像喜剧这样经历过幸运、繁荣和持久,喜剧是真正起支撑作用的结构,是获得商业成功的可靠源泉。”




喜剧片对意大利电影产业的推动与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从1945—1974年的30年里,每4部意大利出品的影片中就有1部是喜剧。

意大利喜剧电影很大程度上受利于意大利电影本身,对日常生活细致描绘与现实主义叙事方式。




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寻求逃离生活压力与空虚的愿望,也催生了喜剧题材源源不断的创作。

不过意大利式喜剧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纯粹为了消遣的爆米花式电影,它同样也是有着反讽内核的。




你可以说是时势造就了它,但这种“内涵派”喜剧其实根植于意大利人本身幽默的个性与自嘲特质。

倘若说引经据典、指桑骂槐的英式幽默是冷嘲,那么意大利式幽默就是赤裸裸的热讽刺了。




五部展映单元作品



通过在这次“宝格丽经典呈现:喜亦风流”展映单元的五部作品,我们基本上可以进一步体会到意大利式喜剧的风格与魅力。

这五部作品都由意大利著名男演员 Marcello Mastroianni 主演或参演,就像一个小型的回顾展一样。




入选的作品也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比如三次拿下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的Mario Monicelli、金棕榈、金狮奖双料得主Vittorio De Sica。



  

这些电影本身也多次并收获了奥斯卡、金球奖等国际大奖的提名与奖项。可以说是代表着当时意大利电影走向世界的中流砥柱了。




它们一方面以既严肃又诙谐的形式体现了这一时期意大利电影经历“新现实主义”之后倾向浪漫化的风格改变,另一方面也向世界展示了当时意大利的风情和人文魅力。




《圣母街上的大人物》经常被视为“意大利式喜剧’的开山之作。结局对现实的戏谑和讽刺,同样很好的衔接了新现实主义电影到意大利式喜剧的过渡。




电影里不乏对好莱坞过于商业与模版化的吐槽,这个小细节也成了意大利式喜剧与好莱坞喜剧划清界限的官方发言。

三段式电影《昨日、今日、明日》与《意大利式结婚》两部作品都是由Vittorio De Sica导演、以及奥斯卡影后 Sophia Loren 担任女主角。




在这两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对中产阶级生活、物质、情感的讨论与审视。在荒谬的剧情下也是Vittorio De Sica对自己以往风格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今日、明日》中 Sophia Loren 风情万种的形象与她极具诱惑的表演,绝对是影史里不可多得的女性性感符号。




另外两部电影《意大利式离婚》、《英俊的安东尼奥》是意大利喜剧中以“性与欲望”作为戏剧冲突的代表作。

通过这些风流韵事,体现着荒诞的现实与复杂的人性,这类电影也被形象的称为“玫瑰色现实主义”。







聚焦时尚与电影



60年代的喜剧电影就如同意大利的名片一样,在当时为人熟知。

同样在那一时期声名鹊起,获得全球关注的另一张名片,则是意大利的时尚。




二战结束后,意大利高级定制时装开始声名鹊起,Audrey Hepburn、Jacqueline Kennedy、Margaret Truman Daniel等无数女演员与名媛,在当时都为“意大利制造”趋之若鹜。




除了高级定制外,当时的成衣时装也是风生水起。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就属Emilio Pucci。




那些大胆艳丽的颜色印花、独创的Jet-set款式成衣,轻柔飘逸的材质,一同塑造了时而摩登时髦,时而又慵懒诗意的60年代意大利时尚风貌。




着装之外,配饰选择毫无疑问也是关于时尚的重要环节。

在当时,或者说从始至终,最能够代表意大利风格的珠宝,必定非宝格丽莫属。整个60年代,它就像当时的意大利电影一样,都是受到万千拥戴的,并同那个时代的风貌,共同标记为不可磨灭的经典。


Richard Burton曾开玩笑道:“The only word Elizabeth knows in Italian is Bvlgari.” 




他与这位对宝格丽珠宝无比痴迷的著名女演员,爱情的结合,同样也少不了宝格丽的见证。


在举行婚礼的当天,Elizabeth Taylor身穿黄色雪纺长裙,佩戴着一枚镶嵌18.61克拉的祖母绿,周围包围着梨形切割钻石的宝格丽胸针,整个人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这枚胸针还曾出现在了她参演的1963年的《International Hotel (The V.I.P’s)》中。




无论是1968年在撒丁岛外景地拍摄《富贵浮云》时,还是与Henry Fonda共同出演《灰烬星期三》时,宝格丽珠宝一定是她华贵形象的最佳点睛。




宝格丽是Elizabeth Taylor的Soulmate,这点毋庸置疑。




而另一位女演员对宝格丽的热爱,同样也是出了名的。

就是之前提到的意大利国宝级女演员Sophia Loren。据说1964年时,这位女明星的宝格丽项链就曾被盗,听闻消息的她瞬间泪流满面。


但其实换了磅礴,估计会哭的更凶。




Sophia Loren在影片《战地两女性》和《三艳嬉春》的首映式上,也多次佩戴着宝格丽嵌蓝宝石、红宝石和钻石的那条标志性项链。




宝格丽跟电影的关系可以说是无比亲密、不分彼此的。而那些女演员们对宝格丽的演绎,刻画了一个个美的令人沉醉的荧幕形象。


Audrey Hepburn50岁时出演的《朱门血痕》,虽然电影本身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她在其中佩戴着宝格丽的珍珠项链的造型,却是这位女神迟暮之年里最为优雅知性的瞬间。




Gina Lollobrigida在1961年的《金屋春宵》中佩戴的宝格丽镶嵌钻石和天然珍珠的铂金耳环,她的新娘形象也在电影播出后被大众推崇效仿,成为经典。

之后在1964年的《美人局》佩戴了制作于1958年的宝格丽奢华铂金钻石项链,这条项链的制作更是耗时整整一年。




这条项链的首次亮相却是由 Ingrid Bergman 在1963的电影《贵妇怨》佩带出镜,并在电影里进行一次赏心悦目的复仇。




这次展映单元,宝格丽之所以会联合上海电影节聚焦那个特定的年代。

除了是对意大利电影全盛时期的致敬缅怀,同样也是对宝格丽珠宝在光影中留下的那些璀璨夺目模样的一次追溯。




人们对美的渴求在电影与时尚、角色与珠宝之间流转。这些出现在光影之间的珠宝就像存在与胶片里的画面那样,都是不朽的美与艺术。




当我们在看电影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些千回百转的剧情、跌宕起伏的情绪,还有属于那些鎏金的年代里,最为真实的模样。




电影也好、时尚也罢,它们除了在当下的瞬间带给人们以美与艺术的享受外,同样也是属于时代无声的记录者。


有的时代早已随着时间流逝落下帷幕,而关于电影、时尚以及宝格丽的精彩,还在继续。

期待与前进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光影瑰丽瞬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所有者,文字为博主原创。

本期文字助理:Milo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向来不毒舌,内心充满爱的吉良先生 微信公众账号,会精选过去未来从前以后的所有时尚界、美容圈、科技业,以及旅行、美食等相关生活领域里的有趣内容,以不负责任的弹幕式吐槽来添加个人观点。

基本是一个无节操也不靠谱的资讯平台,甚至偶尔偷懒时会以(自认为)迷人的嗓音来跟大家插科打诨。如果这样的人你都感兴趣,那么请记得关注本平台。

三种关注方式请任选:

1.直接点击文章最上方作者名,即可一键关注(强烈推荐)

2.请搜索账号:mr_kira_xoxo

3.长按下图二维码识别添加: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