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期展览:“纪念张仃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之'锦绣它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微信号:sdadagallery

点击标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可加关注

美术馆 ● 等你来 




主办单位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承办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装饰》杂志社

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协办单位

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张謇研究中心


总顾问:灰  娃(女士)  潘鲁生

策展人:许  平  吴元新  冷冰川

学术主持:  

艺术总监:林  晓

平面设计:周勇安  侯立平  杜明星

参展艺术家:金蕾蕾  冯美琪  王建华  张  建  姜幸民  周  芬

工艺指导:陈彭庚  施  湘  黄培中  华俊山

文献总监:孙建君  徐  强  秦  能

艺术装裱:李  斌  王建高

资  料:陈  佐  朱小兵  蒋  恒

影  像:周  全   王  昊

场  地:周  阳



前    言


2017年是我国卓越的革命文艺家、艺术教育家张仃先生(1917—2010)诞辰百年,北京、山东、深圳等地相继举行各种纪念活动,《锦绣它山》展览及研讨活动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张仃先生一生酷爱艺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勤奋实践,,而且长年深入基层指导并参与各种工艺改革的创新实践。在此过程中与地处苏北的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团队结下深厚情缘。张仃先生以宽阔的艺术胸襟与高超的大家风范鼓励年轻的南通彩锦绣大胆创新,并合作完成大型彩锦绣壁画《哪吒闹海》、《长城万里图》等一系列载入史册的彩锦绣新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现代刺绣艺术的创新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培养出一批年轻有为、各有成就的工艺美术创作新人。2016至2017年,当年受惠于张仃先生言传身教,曾经与张仃先生共克难关、共创历史的一批彩锦绣艺术家们,在张仃夫人理召女士的倾心支持与热情鼓励之下重新集结,为纪念先生百年诞辰精心赶制完成一批彩锦绣新作,并将这批作品与当年张仃先生亲临南通时留下的珍贵图像记忆集成展览,值此遍地金秋满山红叶之际谨献于先生像前,以表达无限追思与缅怀之情。

 

纪念张仃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之《锦绣它山》筹备小组

2017.12




【展览名称】

“纪念张仃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之‘锦绣它山’”展览

【展览时间】

2017年12月5日至12月11日

【展览地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长清校区)一层圆厅及①②③展厅


【开幕式时间】

2017年12月5日 13:00-13:30

【开幕式地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美术馆序厅

【研讨会时间】

2017年12月5日 14:00-17:40

【研讨会地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美术馆③展厅


【张仃简介】张仃(1917.5.19—2010.2.21),号它山,辽宁黑山人。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我国杰出的革命文艺家、艺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等职。张仃先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承继者,是代表我们这个时代民族文化创造发展的先行者;同时也是新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开创者、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人物。张仃先生一生与现代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和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休戚相关,亲历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也经历了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叠起和中国现代美术重大事件的历史演进。他一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活动都与中国社会与民族艺术现代化转型的洪滔巨澜紧密相关。作为新中国建国之后的首席艺术设计家,、,不仅集中体现了各阶层的智慧和思想,而且开创了新中国美术设计的形式语言与时代风范,、学识和境界。上世纪70年代末,他领衔主持的首都机场壁画群创作,以多元的艺术创新和民族艺术风格,震动海内外,成为文艺思想解放的先声。自延安鲁艺开始,张仃先生倾心艺术教育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他参与创建和开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办学思想,影响了几代人,对现当代中国艺术设计及设计教育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影响。他亲历亲为,参与众多工艺创作形式的改革与创新,留下丰富的艺术精品。无论是在艺术领域的创作探索,还是在教育园地的辛勤耕耘,张仃都做出了让令人瞩目的杰出成就。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他都始终以革命文艺的先锋性,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引领先进文化艺术思想,开一代文艺新风;桃李天下,薪火相传,赢得无数艺术学子和院校师生的爱戴和尊敬。 

张仃先生



部分参展作品


《张仃自画头像》

原作尺寸:42×30cm

绣品尺寸:42×30cm

材料:真丝

工艺制作:金蕾蕾

这是张仃先生著名的自画像之一。原作左侧题款“人生七十古稀,匆匆已过无奇;朝夕笔砚为伍,尚未天人合一”;历侧题“张仃自写”。评论家对此肖像曾这样评价:“……画得最到位的还是张仃先生自己。真的只有几笔,连嘴和下巴都没画;简到不能再简,却是我见过的神情最微妙、表情最复杂、内涵最丰富、精神最超逸的人物肖像。”



《大公鸡》

原作尺寸:69×46cm

绣品尺寸:87.5×57.5cm

材料:斜纹棉布、丝线

工艺制作:金蕾蕾

原作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张仃笔下的公鸡,羽衣楚楚,利爪跫跫;仪态奕奕,神采威武。刘巨德先生曾形容:“看张仃笔下的《公鸡》,简以兼众,约以存博,以一贯之。其线条律动,有若一个乐队的合奏,一个太极之圆的转动,公鸡形态抽象的力和先生心理情感的力,相互引发,成为正反自动旋转的自律。公鸡因而得势而成,得体而立。”刺绣《大公鸡》选用棉布为地,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厚;艺术家巧妙地利用斜纹棉布反面纹理,经纬的组织结构既能体现针线的精致,又耐得起粗针麻线的层层叠加,偶尔几处纳绣纹样更是增添彩锦妙趣。近年来彩锦绣艺术家们努力寻求彩锦绣表现形式及材料的更新,本件作品的材料运用与工艺创新别具匠心,是一个精彩的展示。

 

 

《女民兵》

原作尺寸:41×57cm

作品尺寸:58×82cm

材料:32目筛绢、丝线、金线

工艺制作:冯美琪

原作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这幅身背钢枪、,却在浩劫之中意外幸存。画中女民兵刚劲健硕的面容显示了张仃造型特有的内在力度,色彩强烈的哈尼族装饰则显示了柔美秀丽的一面。刺绣作品着力突出这种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对比,特意选用了32目纱眼较粗的筛绢为地,并根据对象质地的需要,以三、五、七目等不同跨度的“笆斗针”绣法形成富于颗粒感的表现效果;头巾笔触的焦墨部分运用对比强烈的色线搓捻工艺,在头饰的绚烂五色间以单根线中“劈拼”多种色线的方法丰富了色彩效果,并略施金彩突出了饰物的金属感并呼应了作品对人物性格的隐喻表现。



《傣族献花舞》

作品尺寸:156×68cm

绣品尺寸:110×35.5cm

材料:36目筛绢、丝线、金银线

工艺制作:冯美琪

原作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张仃先生云南写生回来之后创作的装饰组画之一。作品显示了张仃先生善于捕捉形象细节,以简约笔法描绘生动形象的过人能力。整幅作品构图紧凑、形象单纯、色彩简炼,却在人物的顾盼生情、指尖起舞和衣裙摆动间生动地刻画出浓浓的地域风情,连身后寥寥几笔的芭蕉枝叶似乎也在增添舞动的旋律。刺绣作品发挥了彩锦绣色彩典丽之所长,金冠、项链、腕镯、臂饰处施加金银线,与丝绸裙装形成对比;裙摆处以虚形图案为底嵌以菱形条状纹样,增添飘逸舞动效果;在冷暖色运用、点线面对比和节奏感组织等方面精心处理、虚实结合,很好地表现了原作的精神。


 

《苍山牧歌》

原作尺寸:43×23cm

绣品尺寸:83.5×44cm

材料:40目筛绢、丝线

工艺制作:王建华

原作是张仃先生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绘画作品之一。创作于 20世纪60年代初。刘巨德先生曾如此形容:“……张仃先生当年创作的装饰绘画《苍山牧歌》,画面极为清澈明丽,素雅恬淡,似工却写意,似方却循圆,似象却抽象,似变形却写实。瀑布、山峦、野花、白羊、彩云、牧羊女,浑然于水晶般的结构中。这里没有立体团块,只有线条花纹般的节奏韵律,极似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艺术的形象组织是线纹’,线条超越物象,‘隐迹立形,备遗不俗’。” 彩锦绣 《苍山牧歌》的人物眼睛和嘴唇采用传统“点彩”针法,其它主要采用“纳锦”针法,局部融进传统平绣针法绣制。整体画面针法形态变化丰富、编排有序、层次分明、色彩明丽、画面丰满,强化了刺绣针法本体语言,关注了纳锦形态的设计和整体编排的结构美,很好地体现出原画的意象。



《鸡冠花》

原作尺寸:46×70cm

绣品尺寸:73.5×48cm

材料:36目筛绢、丝线

工艺制作:张建

原作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张仃先生着意创作的花卉静物作品。先生刻意以自然中的精华与人类文明的杰出创造为伴,隐喻一种超越性的艺术人文品格。,然而风雨如晦却难以掩盖真正艺术的光辉。画中一束怒放的鸡冠花插在一只类似于“大明嘉靖年制五彩鱼藻纹大盖罐”风格的瓷瓶中,瓷罐表面活泼有力的鱼纹、喜庆的藻纹图饰,与火红喜庆的鸡冠花形成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精神呼应,整个画面充满生气而又大气隽永。绣品中的鸡冠花使用多种线色拼揉施针,突显了花冠娇嫩的质地,与瓷罐坚挺晶莹的质感形成对比。花冠部分施以长短针为主,针法简隔,色彩相嵌,虚实得当,自由而奔放地表现了花冠生机勃发的精神。花瓶部分则以传统而规则的二方连续针法为基础,表现了瓷罐对象的质感同时又可根据画家笔意所致而灵活变化。


 

《白荷花》

原作尺寸:47×88cm

绣品尺寸:87.5×45cm

材料:36目筛绢、丝线

工艺制作:周芬

原作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张仃先生花卉静物组画中的一件精品。画面一束雅致的白荷挺立于一只典型的宋磁州窑白地黑花纹风格的大罐,造型挺拔,笔力雄劲,虽寥寥数笔却将磁州窑传统工艺的精彩表现得淋漓尽致。绣品再现了画家笔下的风格,加上强调质感的素描光影表现,突出了磁器工艺风采与白荷圣洁清风的呼应,花瓶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填色把原画的墨迹充分精细的表现出来,使花瓶饱满运色自如。画面浑然一体,自成一格。


《白蛇传人物》

原作尺寸:58×47cm

绣品尺寸:58×46cm

材料:36目筛绢、丝线

工艺制作:周芬

原画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张仃先生为创作动画片《白蛇传》而做的素材与资料的准备之一。画面结构紧凑、充满动感,画中白蛇、青蛇与许仙三者之间的角色关系表现微妙而又昭然若揭;造型语言明显吸收传统戏剧艺术的造型元素,而在人物关系的表达上又体现现代艺术表现的精神;虽为小品却有大作之风。绣品《白蛇传人物》尽量依据画家的笔触笔意表现,在人物的处理上改变了传统做法,努力根据衣纹结构与人体动态的关系组织针法,使人物形神相依;同时在衣物质感及衣纹的处理上把丝线拼得很细很细,尽力勾划传统衣装结构的视觉涨力,把形与色的关系充分表现出来,增添了民间故事中神话人物飘逸灵动的感觉。



《顶罐女》

原作尺寸:46×69cm

绣品尺寸:78×51cm

材料:36目筛绢、丝线

工艺制作:姜幸民

原作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张仃先生60年代云南写生之后完成的一批装饰组画之一。画中顶罐姑娘端庄秀丽,亭亭玉立。绣品《顶罐女》采用了彩锦绣所擅长的工艺制作方法,巧妙地运用“纳锦”针法,在衣装部分选用了适合衣物质感表现的菱形纹样进行绣制,运色自如。适合裙带表现的“笆斗”针法,把色与形、动态与质感都充分表现出来;在裙子的处理上则用了两边对称的“趋势形”纹样。头顶的陶罐则施以适合器物表现的像形针法等。不同对象中灵活使用的针法纹样使衣、物、裙.罐各个部分相互照应,富有层次感。而彩锦绣最为拿手的“点彩”则运用在绣制人物的脸部及手臂部分,肌肤逐点的填色把原画的墨迹变化精细表现;覆于肌肤之上的衣袖绣制,则用丝线拼线,极细的丝线组织感觉丰润而有张力,充分体现出了美丽少女的青春活力!



《仿毕加索·人物》

原作尺寸:35×46cm

绣品尺寸:50×38cm

材料:36目筛绢、丝线

工艺制作:姜幸民

原画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是张仃先生以自己的方式对话西方现代艺术的作品之一,这组作品中张仃先生以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感受广泛涉猎毕加索、鲁奥、马蒂斯、勃拉克、莫迪里阿尼等人作品,从中把握现代艺术画家锐意创新的生机。《仿毕加索·人物》取材于毕加索1954年的作品《贾桂琳与花》,但是以中国笔墨的方式进行衍化。笔墨不同,却尽得神韵。绣品《仿毕加索·人物》采用彩锦绣制作,采用了彩锦绣中的“纳锦”绣法,通过虚实对比的几何图样加韵色的工艺、纹样多变的变形处理以及人物脸部的线条,充分反映了原作品的画风。





更多内容

敬请关注官方微信平台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走进大学看展览】QQ群号:305827354

【天工开悟】艺术设计沙龙QQ群号:492614847

微信公众号:sdadagallery

美术馆开馆时间:9:00-16:30

16:00停止进场

(周一至周日开放,凭身份证可入馆免费参观)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