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十大重点任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

十大重点任务



1着力提升核心区园林绿化服务功能。


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以服务首都核心功能、打造良好人居环境、彰显古都文化魅力为目标,开展多元增绿、见缝插绿,建设城市森林,完善绿地体系,保障首都核心功能。

     

(1) 建设精品街区,重塑街区生态。、天安门地区、王府井等20处精品街区,重塑街区生态。

     

(2) 建设小微绿地,实现身边增绿。充分利用拆除违法建设、棚户区改造、疏解区域性低端市场腾退出来的用地,以及城市边角地、废弃地,多措并举,建设小微绿地和微公园150处,拓展核心区生态空间。

     

(3)开放历史名园,实现共享保护。抓住疏解腾退机遇,对目前被占用的历史名园,恢复范围,再现历史风貌,对社会开放。对目前被占用的私家园林,逐步恢复原貌,对外开放。

     

(4) 突出生态功能,建设城市森林。以核心区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城市森林规划建设,力争各区每年建成1处一定规模(原则上1公顷以上)的城市森林。


2全面提升中心城区人居环境质量。


坚持留白增绿,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推进“两道一网”建设,创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增强市民的获得感。

     

(1) 实施楔形绿地建设。结合中心城道路、水系河道两侧绿化带加宽加厚,推进楔形绿地建设,新增绿地150公顷(2250亩)。

     

(2) 实施公园绿地建设。以消减市民出行500米见公园服务盲区为抓手,新建公园绿地300公顷(4500亩)。

     

(3) 实施城市绿网工程,建设特色景观大街,构建绿道系统。开展城市重点道路绿化增彩延绿,建成30条林荫大道。以连通型绿道为重点,建设450公里健康绿道。

     

(4) 实施立体绿化。丰富城市“第五空间”绿化景观,完成屋顶绿化25万平方米(375亩)。


3精心打造两条城市生态景观轴。


“两轴”是首都功能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围绕服务两条轴线区域首都核心功能,构建首都城市的生态景观骨架。

     

(1)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依托奥林匹克森林湿地组团等增加城市北部生态空间,结合南海子公园、团河行宫建设南中轴森林湿地组团,规划建设城市南部森林公园群,形成南北呼应的生态群落。

     

(2) 东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全面实施绿地景观改造提升,建设百里长街生态景观大道;对长安街三环之间核心段,利用树种更新、组团改造、花灌木布置等方式,打造“三季有花”的绿地景观。


4大力推进绿隔地区两道“绿色项链”建设。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好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提高绿地生态功能和休闲服务功能”的目标,坚持规划建绿、留白增绿,通过造林绿化和公园建设,扩大城市生态空间环境容量。

     

到2022年,建成一道绿隔102个公园环绕的城市公园环,建成二道绿隔44个大型公园串联的郊野公园环,初步实现“为城市戴上群众期盼的绿色项链”的目标,基本完成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

     

(1) 新建城市公园20余个,力争完成“一环、六区、百园”规划目标,形成闭合的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

     

(2) 通过疏解整治和城市化建设,加大规划建绿力度,新增绿地2200公顷,基本实现一道绿隔绿带闭合。

     

(3) 推进原有郊野公园改造提升,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绿化品质,进一步增强市民绿化获得感。重点抓好“三山五园”、十八里店、南苑三个区域城市公园群建设,形成西北、东南两片大尺度的城市“绿肺”。

     

继续推进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

     

(1) 在现有30处千亩以上大型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设沙河、温榆河、东郊、台湖、青龙湖、马驹桥等大尺度郊野森林公园14处,基本实现二道公园成环。

     

(2) 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减量、规划拆迁腾退地、零散闲置地,营造景观生态林,新增绿化面积2400公顷(3.6万亩),使该区域绿化面积达到357平方公里,形成集中连片大尺度的城市森林。


5着力推进平原地区大尺度森林湿地建设。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机场、永定河流域、冬奥会交通沿线和赛场周边等绿化为重点,持续推进平原绿化建设,到2022年,在平原地区新增森林湿地面积3.33万公顷(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大尺度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基本建成。

     

(1) 以建设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为重点,在平原地区新建大型森林湿地郊野公园30处;


(2) 通过退耕还林还湿、疏解腾退还绿、填空造林等,连接碎片化资源,完善楔形绿地布局,进一步增加绿色生态空间。


(3) 对道路河流两侧绿色廊道加宽加厚、填平补齐,串联平原地区的大片森林湿地,基本建成互联互通的绿色廊道体系和较为完整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


6高水平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化。


围绕“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结构,城市副中心范围内,以大运河为骨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实施交通绿廊、河流生态绿廊和林荫大道建设,形成城市副中心网状绿色生态廊道。开展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公园建设,完善布局平衡的公园级配体系,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目标。

     

结合原东方化工厂生态治理,建设城市森林,形成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通州全域范围,高水平推进园林绿化建设。依托二道绿隔、湿地公园群,推进东、西部两条生态绿带建设,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全区建成33处森林湿地公园,依托现状及规划新建的13个公园和林带打造56公里长的绿色休闲游憩环,重点规划建设13个公园。到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


7统筹推进新城、建制镇绿化建设。


以提升新城综合承接能力为目标,实现规划建绿、留白增绿,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环境品质。

       

实施公园绿地和小微绿地建设,建设新城公园绿地30处、400公顷(6000亩),增强其承接中心城疏解的城市服务功能;建成林荫道路30条,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水平;开展园林小城镇建设,基本实现重点镇“一镇一园”,建成示范生态小镇3至5个,不断提升新城城镇化水平,为市民提供宜人的绿色休闲空间,带动生态休闲等绿色产业发展。


8大力推进以浅山区为重点的生态涵养区建设。


把平原造林政策向浅山区延伸,实施浅山区扩大绿色生态空间造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造林绿化3.1万公顷(46.4万亩),通过浅山区台地、坡耕地、山前平缓地退耕还林,拆迁腾退土地留白增绿,宜林荒山造林绿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美丽乡村绿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山区绿色生态空间,把“北京湾”浅山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

     

同时,持续推进山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工程等国家和市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生态修复,提升森林质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为生态涵养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生态基础。

   

9全面实施美丽乡村绿化建设。


落实的提出的“实施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实施战略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部署,紧密结合农村环境治理和村庄疏解整治,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绿化建设。

     

通过实施村庄道路、村头公园、庭院、环村林带等绿化美化,新增绿化面积1400公顷(2.1万亩),实现以绿挤乱、以绿治脏、以绿净村、以绿美村的目标,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10着力抓好疏解整治留白增绿。


留白增绿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格局功能的重要措施,是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的重点区域。留白增绿坚持规划先行,及时绿化,总体要求是确保绿化时限、确保绿化面积、确保绿化质量。

     

(1) 建立部门联动、市区协调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实行留白增绿动态管理。

     

(2)要建立留白增绿地块台账,明确绿化地块位置、规模面积、绿化类型、绿化时限。

     

(3)及时跟进绿化,原则上面积小于1万平方米的地块,当年实现绿化;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地块,拆迁后1个年度内按规划实现绿化。

     

(4)确保质量水平,按照绿化规划和留白增绿建设导则,高水平实施城市森林、公园绿地、小微绿地、防护景观林等绿化建设,重点在核心区和中心城区建设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城市森林,在城市开发边界线营造大尺度的森林湿地和公园绿地,实现资源的连通和市民身边增绿,进一步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构建森林拱卫、九楔放射、公园镶嵌、临城辉映的绿化景观。 


推荐阅读

北京林木种苗产业协会“苗木质量守护联盟”成立

北京16区都将启动建设的“城市森林”是啥样的?


·END·


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小编会与您联系哒~~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