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沁色”就不要谈玉器鉴定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古玉,无论是“传世古”还是“出土古”,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水土的侵蚀,必然会留下种种色质和印记,从而为鉴别古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沁色指玉埋入土中在一定时间后,受地下其他物质的侵蚀,使玉器本身的颜色发生一定的变化。

受沁的古玉出土之后,经过人体的长期盘玩,其体内的物质成分受到人气的涵养,从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发生奇妙的变化,呈现出五光十色的色彩。

出土古玉沁色与入土的时间、地点、受沁深浅程度不同有关,主要沁色有:

紫、红沁:包括铁沁和血沁,颜色种类有宝石红、鸡血红、朱砂红、樱桃红、洒金红、枣皮红、膏药红、孩儿面等。一般铁沁呈褐红,血沁为赤红(枣皮红),色深称“酱瓣紫”,及茄皮紫、棕毛紫。

绿沁:主要为铜沁,受沁后色如翡翠,是因铜器产生的铜绿接触玉器后渗入其中,出土后色泽比翡翠更加娇嫩滋润。主要有鹦哥绿、葱绿、松花绿、白果绿等色。

黄沁:包括土沁和松香沁。玉在土中总会受到侵蚀,侵蚀轻者称“土沁”、“土锈”,重者为“土浸”或“土斑”。入土时间长的古玉,其土锈、土斑用刀刮不掉,土渗入玉的肌理,已与玉合而为一了。土沁后有鸡油黄、桂花黄、秋葵黄、老酒黄、栗子黄等。受松香沁的呈蜜蜡,呈淡黄色。

白沁:受地火、地热、钙化后则变成白色,地火为土中含磷物质(毛发、矿物质等)。久埋地下可产生钙化,强烈者使玉器全部钙化,通体呈灰白色,代表年代非常久远。白沁有鱼肚白(泛青)、鸡骨白、象牙白(微黄)、米点白和糙米白等色。

青沁:受靛青沁的古玉色如青天,是由服装上的靛蓝深入玉中所致。青沁色有潭水苍、蟹壳青、雨过天青、竹叶青、虾子青、鼻涕青等。

黑沁:受水银沁后常呈不同程度的黑色。可分:地中水银沁和殉葬水银沁,殉葬水银依水银量再分:大坑和小坑。

地中水银沁:呈黄白色或微黑微青的颜色;

大坑水银沁:呈黑漆色,大坑为帝王和达官贵人之墓,死后用水银浸泡。

小坑水银沁:颜色在深度、广度上较逊色,为灰黑色。

水银沁斑大者连成片,小则成块或细如线,与玉质和所处环境所致,共性均为黝黑光亮。

花沁:指受沁物质共同作用而产生,一般古玉沁色不止一种,常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如蛤蟆皮、洒珠点、碎瓷纹、唐烂斑、金带围等。花沁常以吉祥寓意或形象比喻:天玄地黄(两种色沁)、三元及第(三种色沁)、福禄寿喜(四种色沁)、

五福呈祥(五种色沁)等。出土古玉除沁色外,在玉质上的差异取决于: 地质环境,分地气干寒、酸化弱与温湿,酸化强

干湿程度,干坑则多蛀孔,水坑玉多霉菌。

1、典型沁色

(1)鸡骨白 •玉在土中受土质、温度的影响,产生钙化的现象,似煮熟的鸡骨而称之。

真鸡骨白玉器表面有一层钙化的包浆,肉眼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在强光照射下,偶见透光。

作伪者由火烧而成,会出现裂纹,称“火劫纹” ;若化学品作伪,则表面呈白色,不入玉内,强光下通体透光或呈不透光的死白。

(2)水沁、钙化

水沁的特征是白色,受沁部分异常干结。

钙化的玉已经发生质地的变化,往往松脆易破。

(3)朱砂沁

古墓藏中除水银外,在棺内还洒朱砂,以达到防腐的目的。

朱砂沁在玉表面的纹饰或镂空处附着一层薄薄的朱砂,部分可沁入玉中,使玉沁染成淡棕红色。

(4)铁锈斑

古玉,尤其是新石器时代出土,面上出现星点状分布的“铁锈”。刚开始并不明显,过段时间便显现出,甚至用开水浸泡,稍盘玩, “铁锈” 全出来了。

(5)黑漆古

系古墓中殓尸的水银沁成,也叫纯漆黑。凡黑漆古之玉,年代皆较久远,鉴别时注意玉上有无根须状凹陷沁痕,一般黑中还透出赭红色,迎光观察,可见银星闪闪。

(6)黄香沁、土沁

黄香沁的沁色非常漂亮,受沁源于松香、铁或土多种。

土沁后的特征是浅黄色,带有小孔也称“土咬” 。

(7)蚀斑

是古玉入土后出现的斑斑点点,由水土侵蚀而成。

(8)包浆、开窗

指古玉的外表好像附了一层宝光。

开窗即“开窗见地”之意,古玉受沁有满沁,有的则在受沁中间部位,为了解其本来面貌,开窗古玉一般较受欢迎。

除出土古玉有沁色之外,传世古玉也有沁色特征,习惯把传世古玉的沁色称为“包浆”和“牛毛纹”。

传世古玉由于人的长期把玩,久而久之,人体有机质会对玉产生作用,使玉表面包有一层温润光泽的油脂,俗称“包浆”;

人的气血(有机质)也因时间的推移深入玉中,使玉的表面布满血丝,状如牛毛,若隐若现,俗称“牛毛纹”。

“包浆”和“牛毛纹”是鉴别传世古玉的要素。

2、沁色作假

作假(古):包括出土古玉的沁色和传世古玉的包浆和牛毛纹。

一般作假的沁色颜色不自然,较醒目,有裂处颜色显得深,而致密处颜色进不去。

另外,受沁的古玉多为子玉,而作假的古玉多为山料。

放大观察牛毛纹,作假的牛毛纹无凹陷现象,并沿裂隙分布,而真正传世古玉的牛毛纹除伴有包浆外,一般有沿一定方向排列、纤细的纹理,如同牛毛,并有凹陷。

传统的古玉作伪方法有:

1、伪造黄土锈法

2、伪造血沁法

3、叩锈法

4、伪造鸡骨白法

5、伪造黑斑法

6、伪造牛毛纹法

7、油提法

8、梅玉

常见古玉作伪手法一览表


名称


方法

主要流行时期

备注

老提油

产于西北大山中的似茜草的虹光草,捣成汁后,再加上少许硇沙,把玉罨入,再用新鲜竹枝燃火烧之,使红色深透玉之纹理,如同鸡血色。

宋代


杂色

用苍黄色、杂色、淡墨色玉或葱玉、玉之边皮来仿冒古玉。

明代

苏州始创

罐子玉

在罐子内加入物料,烧成雪白料器,与白玉相似。

明代

北方始创

新提油

用劣质玉石做色,红色以红木屑煨火,黑色以乌木屑煨火。如需保留玉之本质,可将石膏粉贴于玉上,贴处则色不侵及,露出质地。或用麒麟竭液(紫铆树之脂)涂于玉上,以火煨之即红。如再涂以油腊,火煨之即黑。色之深浅可由煨之迟速、火之强弱来控制。

清代民国

苏州始创,北京、上海、广东皆有制作

琥珀烫

用车轮旋转之法,使玉和琥珀相揉擦,至火热时琥珀之液即流入玉理。

清代

清初始创

油提法

将油热至半沸时,以绳系玉,把部分玉浸入油中煎之,数日后待其有色,再煎他处,掌握时间的长短和所煎部位的大小,使色有深浅变化。

清代民国

乾隆始创

油炸桧

将玉放入油炸,使体表产生众多裂纹,仿牛毛纹或水纹。

清代民国



常见古玉作伪手法一览表(续)

名称

方法

主要流行时期

备注

酸蚀

将玉浸泡于、硝酸、硫酸和盐酸等溶液中,取出后加热着色,红色用碱性橙,黄色用高锰酸钾,黑色用硫酸汞等。酸的比例、浸泡时间及配方不同,效果不一。最后把牙骨粉或环氧树脂(加磷苯二甲酸、二丁脂、乙二胺)或水晶透明漆涂满器物打磨,使产生玻璃光。

现代


火烧

将玉涂上氢氧化钠,用石灰裹好,置锯末里闷烧二天,取出即为鸡骨白。如趁热浸一下冷水,即产生牛毛纹。如冷水中加高锰酸钾,即成血色牛毛纹。需着色时也是趁热(300℃)浸入染料中。最后用砂纸加上猪油打磨出光。

现代


火烤

将玉清洗去油,涂以有机或无机着色染料或颜料,放于电炉、煤炉或烘箱中加热烘烤,使颜色入玉内部。黑色可用鞋油、沥青,红色用红糖,,黄褐色用姜黄、血竭。

现代


高压

将玉打磨后,在需作色处涂以硫化汞(黑)或三氯化铁(黄)等,再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硅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点猪油将器物包裹在内,放于封闭的不锈钢高压釜内,加压加温(P80-120个大气压,T160-200 ℃ )。四天后取出,用二氧化碳热风吹干,再以硫酸还原,玉表呈白灰皮和玻璃光,有色处自然沁入色泽。

现代


烟熏

用窑炉或烤箱,柴烟、油烟均可,熏时可长可短。熏完将浮尘拭掉,留于裂隙和花纹中的烟油杂质与表面的浅黄使之有旧玉的效果。

现代


泥糊

用泥土和成泥水状,糊于玉上,干后用布或刷子把表面浮泥拂去,剩余的留于缝隙里,如同出土一般。

现代


其他

未知



关注分享很重要别私藏,分享到朋友圈,让朋友们都开开眼!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